微博俨然已经成了当下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配”,争抢用户已至白热化。日前,新浪在其微博开发者大会上对外宣布,明确微博业务的两大盈利方向:广告自助和应用增值。
对此,业界相关人士均表示,微博的盈利点仍需探讨,具体产品类型也有待市场验证。
微博巨头试水平台商业化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这一庞大的用户群触动了其他门户敏感的神经,搜狐、网易、凤凰、腾讯等纷纷加入微博阵营。
正如易观国际总裁于扬所说,微博提供一个新的即时互动交流平台,这使得各大门户网站纷纷上马相关项目,谁都不敢不做微博。
日前,新浪对外宣布,明确微博业务的两大盈利方向:广告自助和应用增值。其他门户暂未提及任何有关微博盈利具体措施。
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新浪的“广告自助营销系统”已经开始内测,并将于本月底推出。
在应用增值方面,新浪则鼓励开发者开发包括游戏、团购、网络购物等多种服务,形式和付费方式类似于苹果的APPStore,根据开发者对产品的定位来定价,是否免费应用关键要看开发者的模式,而新浪与开发者的分成比例为3:7。
新浪此举遭到了行业人士的质疑。Frost&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 (微博)认为,广告不是最好的收入模式,因为广告最大的问题就是夹杂了大量用户不想看到的信息。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现阶段并不适合谈微博的盈利模式,“可能他们 (新浪)把一个轻型的应用承载了太重的期望,所以我觉得过早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各大门户网站中,腾讯凭借即时通讯工具QQ牢牢黏住用户;搜狐、网易也都在几年前便将收入结构向网游倾斜;只有新浪的收入模式还过于单一。
新浪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净利润3130万美元,净营收1.082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75%。
“可以说,新浪已经把互联网广告做到了极致!”上述人士表示,这也是新浪急于发力微博商业化平台运作的原因。
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 (微博)则认为微博应用将产生众多商业价值,其中包括推广电子商务及企业级的服务。
难解的盈利模式难题
事实上,业内人士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早在2007年中旬,腾讯就推出类Twitter的微博网站“滔滔”,用户除了可以将滔滔插件加到自己的QZONE上,还可以将其加到搜狐、新浪、网易、天涯和MSN等博客上,只可惜,因为没有探寻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滔滔”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此外,曾经红极一时的“饭否”,也被视作最早涉足微博的代表之一。
即便是微博鼻祖Twitter,仍备受盈利模式的困扰。据了解,目前,Twitter仍属于“烧钱”阶段,为实现盈利,Twitter还在寻找其他收入来源。
新浪CEO曹国伟表示,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种类不多,主要是广告模式、电子商务、游戏分成等,“我们探索的是在微博平台上如何做广告和分成”,“我们在国内推广、经营手段方面可能和Twitter不一样,但从整体的商业模式上应该是相同的。”
张朝阳则认为,提供内容,分流到游戏、应用领域再去收费,这些模式是存在的,但是微博是否可以将信息流和人流合并到一块,也希望新浪可以探索出一条路来。“我觉得Twitter以及Fackbook等的商业模式是现成的,研究研究应该没有问题。”
张朝阳强调,微博需要立足长远,搜狐并也不打算靠微博赚钱,只是发展用户以及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待的时间。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士谢文认为,Twitter本来只是一个中等量级的网络创新,它在即时传播新闻和人际互动方面有新意,但作为第三方应用平台的基础,由于功能的单一,很难实现小马拉大车的效应,难成气候。
谢文指出,目前以新浪为首的各门户网站对微博的商业价值的思考还相当零乱和表面。Facebook和Twitter倡导的开放平台嫁接于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很别扭,“目前只是增加了原有平台的黏性,完全谈不上商业模式的复建”。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表示,在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下,新浪微博要在用户终端以收费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务或许也面临着挑战。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Twitter也尚未找到有效赢利途径,中国微博商业价值也只能用温火来烧。中国的互联网在盈利模式的探寻方面一直在遵循着先聚人气增流量再考虑赢利的固有程序,之前的视频网站与SNS也都是在沿袭着这种模式,目前微博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人气再推出一些特色的服务,吸引用户。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