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度的框计算被炒的很热,笔者在这里也来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我们知道,所谓的框计算是百度针对Google的云计算所做出的相关回应。框计算除了相关的算法之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其背后开放的资源平台,框计算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接口,相关应用及数据可以与框平台所对接,随之所作出相关的响应。
当然,这也随之使百度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百度原来竞价排名也许会有所扩充与变异,这样的搜索结果对于中小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吸收了部分网站的流量,在下文中,笔者将会以百度的相关应用为主线,和大家来进一步讨论。
毫不忌讳的说,Google的中文搜索技术的确这几年明显的超越了百度,再加之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模式,用户可以随意输入几对相关的词组,就会很明显的发现两大搜索引擎排序结果的差距。其次,就logo的美观度来看,百度对Google也颇有望尘莫及之感。于是很多人说Google越来越“谷歌”化,百度却越来越“Baidu”了。
但是技术的优势在短期内是很难完全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中国的网民总体基数是很大的。多达4.2亿的网民,很明显大部分都是初级用户,只是比较熟悉一两种应用而已(当然,这也就足够了,这本来就是网民之于互联网的意义)。在一个大部分网民连”Google香港”的域名都不能熟练输入的前提下,百度仅凭借广为传颂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一句,就早已经深入人心,不知可以粘住多少用户,被设为多少浏览器的主页了。
其次,Google在退出大陆前,一直在“苦练内功”,想方设法的在中文搜索方面超越百度。百度呢,除了搜索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社区化的构建。凭借其流量上的绝对优势,用百度贴吧来粘住用户,构造庞大的社区,打造活跃用户,反过来进一步来稳固自己的搜索流量。其次,百度也造就出类似“维基百科”一样的“百度百科”,使得全民造词,也使得维基百科在国内处境难堪,毕竟没有多少用户在互联网上真正去使用过维基百科。
当然,个人认为,百度多年前,凭借其流量的绝对优势,却没有及时推出自己的IM软件,以至于在百度HI推出后,腾讯QQ已经基本垄断市场,再没有百度的市场。这也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
之后,百度又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当然,百度有啊的失败是必然的,阿里集团在国内电子商务基本已经可以是一家独大了,在这方面,想要与其一起分一杯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记得曾看到有人说“Google是想要让用户脱离搜索界面,而百度则是一直在努力让用户留在自己的界面”。当然,这样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至少就目前来看,百度就是努力在朝着这方面发展的。
上面的引子不少,都是相关的铺垫,接下来就要谈及百度的框计算了:
被炒的很热的框计算无非就是开放了平台,接入了大量的相关应用。在搜索的同时直接进行相关应用的对应罢了。
互联网上较为资深的用户一般不喜欢这样的结果占用大量的页面,干扰正常的搜索结果。
客观的讲,由于初级用户的比例太大,以至于你会发现很多用户在查找相关数据及下载相关软件时基本上毫无头绪,找来找去,很是费劲,况且往往是得不偿失,然而百度的框计算就是让应用与搜索直接挂钩,这样的结果反倒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智能化。
于是,在百度的框中输入一个手机号,一种货币名称,一个相关软件,框平台就会做出相关的反应,可以使用户完成“点对点”的搜索,从而直接进入应用。
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这样的用户体验还是很不错的,至少真正的做到了简单与便捷,虽说最终得到的体验不一定是最佳的,但是之于大众而言,这肯定是足够优化的,是利大于弊的。且不说别的,仅是搜索时利用的相关关键词,本身就是一门潜移默化的学问,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掌握。
因此,就绝大多数网民的体验而言,百度在一定的的时间内,使用所谓的框计算也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场博弈了。
首先当互联网公司加入百度平台后,用户在百度界面上就可以完成基本操作,相关互联网公司自己的流量会大幅度减少,大量的流量都会被百度所吸收。其次,当加入公司过多时,对于搜索结果的排序来说,也是一个问题,这是否会是新一轮的竞价排名。再次,大部分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很可能被滞后,从而形成马太效应。
说了这么多,但是之于用户来说,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益的。
最后说明一点,小众时代还未完全来临,大众化依旧占据主流。这也就决定了目前的框计算模式在一段时间内的活跃性。
发展到最后,究竟是百度边缘其它互联网公司还是自己被逐渐边缘化,这也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网络:万网代理 www.yay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