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阿里和“霸道”的腾讯
——看阿里巴巴的诸侯割据,和腾讯的大一统
开篇:重写竞争法则——走向王者的唯一基石
中国的互联网生存力有多强?很多人认为很强,因为百度在中国打败了谷歌。其理由是本土化——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主场作战,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更懂得中国市场。但如果我们看看传统企业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服装衣帽还是化妆品、奢侈品,中国传统企业同样是“主场作战”,却仍被外商打得落花流水,由此可见,熟悉市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核心的条件。在中国,要战胜外企,只有一条是他怕的,就是美国人自己说的“重写国际竞争法则”。一旦陷入了美国的游戏规则,再熟悉市场也很难获得主动。
马化腾和马云,就重写了国际竞争法则的游戏规则。通过这一点,腾讯和阿里都走上了称王之路。
其实,如果我们把腾讯和阿里放在一起来比较,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一个是要“统一”,不停的吃掉对手,占领市场,另一个却不遗余力的扶持中小企业,甚至创造更好更优的成长环境,催生并且壮大更多的企业。同样是“马氏规则”,但是迈向王者之路的方式却截然相悖,是巧合还是必然?
第一章:“霸道”的腾讯——互联网能否重演“秦王扫六合”?
我想现在凡是做互联网的,都会把腾讯当做一只大鳄——一只可以吃人的大鳄,它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几年,扮演的角色,表面上看确实不够光彩:搅局者、掠食者、终结者,这是绝大部分人给它的称谓,哪一种都足够适合他。可在我看来,还有一种称谓也足够当得,那就是:统一者。
自古完成或者将要完成统一大业的人或国家,在同一时代,多是身背骂名的,因为这意味着侵略和动乱。
回观中国的互联网,与之当年的春秋战国,何其相似?小国林立,诸侯割据(论坛、社区、交友、地方门户等等,随便一个懂点技术的个人几天就可以做出一个),岂止一个“乱” 字可以概括。而腾讯,迄今为止拥有着绝对数量的用户群体,无论是从用户规模,还是从运营能力来说,它确实具备着“大一统”的实力和能力。其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中国的SNS和BBS一直以来都在补贴腾讯
实际上,在产品战略层面来看,IM处于BBS的下游,因为表面上看,BBS是非常好的交流场所,但是换在中国,网友在BBS里认识了新朋友之后,接下来的想法是什么?我想99%的人接下来会想要对方的QQ号或者电话号码。 这意味着中国的SNS或者BBS,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做交友网也好,婚恋网也好,论坛或者社区也好,到最后辛苦收集来的高质量用户,都会跑到腾讯QQ上去,换句话说,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钱,来补贴腾讯。而要改变这种情况,现阶段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腾讯颠覆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神话
初看起来,似乎这一条不算是腾讯具备“大一统”的条件之一。其实,在中国互联网上,凡是成功的模式,又有多少是中国国内原创的?基本上都是抄袭国外的成功案例,而国内的那些互联网巨头们,也基本上没有在创新上下功夫,每当一个成功的案例出现,巨头们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模式照搬过来,博客是这样,微博是这样,SNS是这样。等等,中国互联网无一独创的东西,全都是照搬与模仿。一家网站把国外的模式搬进来,一旦运作得好,国内同行就争相效仿,等到抄无可抄,就会再次沉寂,坐等国外新的模式进门。而腾讯,只不过是总能够成功抄袭,其他大多数抄袭者,不是死掉就是运营不善,要不就是被腾讯抢走了饭碗。
这里我们抛开腾讯的“劣迹”不谈,先来研究一下腾讯为什么次次都做到“模仿并且超越”。可能会有很多人说:因为它有绝对数量的用户。不错,这确实是腾讯的利器之一,但是如果光靠这一点,仍然是不可能做到“战无不胜”的,而它的胜利,其实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手的错误之上的,这类似于当年谷歌与IBM的对决。
模仿并没有错,但是当互联网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更需要有责任的创新和扩张。并且,从本质上说,不管模式多复杂,有些东西其实都是不变的,所谓的规律往往隐藏于形形色色的“模式”之下,腾讯之所以能够做到“抄袭谁就能超过谁”,这也是根本原因,太多人只盯着模式,却没有注意到本质上的规律,所以很多人学QQ失败了,抄外国的模式也失败了。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
——是增值业务和基础业务的区别。
一直以来,无论腾讯做什么,始终都理智的区分增值业务和基础业务,这不仅仅让它从当年无人问津的小企鹅成长为人人惧怕的大鳄,也是成功颠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真要谈到“抄袭模仿”上,与其说是腾讯打败了对手,不如说是对手自己犯错打败了自己。因为国内做互联网运营的,绝大多数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增值业务,什么是基础业务。更不用提那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抄袭者。
第三:腾讯的“大一统”战略布局:收购康盛创想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链接:
康盛创想作为国内专业的社区软件开发商和服务商之一,旗下拥有著名的Discuz!社区软件以及围绕社区软件衍生的SupeSite、UCenter、UCenter Home等产品。康盛创想在互联网领域的作用很像IC设计领域的联发科,它提供的一系列网站产品降低了创建网站的门槛,用户只需简单的设置即可拥有功能丰富的网站平台,加上软件主体的开源、免费,康盛创想得到了众多站长和个人用户的支持。
腾讯收购康盛创想,能得到什么?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一旦腾讯消化了康盛创想,它将掌握绝对的社区平台优势,腾讯的搜索、娱乐、SNS、显示广告等增值服务将会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蔓延到到无数中小网站上。从用户角度来看,自己的QQ号将会变成无所不能通用账号,它可以登录任何一个社区、论坛、交友网,甚至团购网,不需要重复注册,就可以享受各种网站带来的各种服务。而这种势头会迅速蔓延到整个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中小网站会选择依附腾讯,成为腾讯众多增值业务的其中一个终端——而这个局面就是腾讯想要的,就是腾讯的“大一统” 。
正因为有那么多竞争对手“补贴腾讯”帮助腾讯累积用户群体,才导致了腾讯的地位一直牢不可破。如果你发现自己输出的所有攻击其实都是在给对手“进补”,确实是一件很蛋疼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腾讯一直通过模仿打败了无数的潜在竞争对手,也为它奠定了“大一统”的坚实基础,今天来看,它在很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不可动摇的。所以第三步,收购康盛创想,就是腾讯实现“大一统”钥匙。
第二章:“伟大”的阿里——创造互联网上的“百家争鸣”
很多人说阿里很“伟大”,因为它让数不清的中小企业存活并成长起来,让数不清的“小人物”圆了创业梦,老板梦。从这一点上说,阿里无疑是“伟大”的。
抛开高尚的品质不谈,如果我们理智的分析,其实阿里的“伟大”是必须的,换句话说,扶持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恰恰是他应该并且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迈向王者之路,也只有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成长,才可以丰富属于阿里的“马氏规则”。
马氏地图——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脉图
有传言说,马云手里有一张“中国内贸”地图,这张图汇集了3700万中国小企业和数不清的个人消费者,这张图是实时在线的,能够实时反映他们的数据,能基本掌握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些小企业动态,甚至能知道全世界的采购量。通过这张图,马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任何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淘宝),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绝大多数行业的市场详情(阿里巴巴)。而这种高度,不是站在一家企业之上的,而是站在整个市场环境之上的。所以,当所有互联网大佬都还在迷惑的时候,马云能够第一个跳出来喊:“冬天来了!”
到底传言中的“马氏地图”是否真的存在?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并不需要深究,只要想想现在的阿里巴巴拥有多少中小企业用户,就可以了然于胸了。3700万个企业可以代表中国的市场吗?很显然不能,但是能够反应出中国市场的真实走向吗?毋庸置疑,这是绝对没问题的。
中国的企业格局,其主体仍然是占有绝对数量的中小企业,马云通过阿里巴巴圈定了这个群体,就等于是圈住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更何况,他还有淘宝。因此,阿里最需要的是“百家争鸣”,而不是“大一统”。
从C2C到B2B2C——阿里的亿元宝贝
阿里在淘宝上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媒体上的报道,几乎每一次在淘宝上的投入,都是几十亿的人民币往里面送。可能很多人会嘲笑阿里的“傻”,投进去那么多钱了,还要拼命往里面砸钱,这就是个无底洞嘛。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数以亿计的钱投进去,让阿里得到的却远远要大于付出的——他得到的,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半壁江山。
我们希望通过十年努力,超越沃尔玛在全世界的销售额。现在沃尔玛全球销售额是35000亿人民币,我们今年的目标是4000亿,但是我们是有机会的。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淘宝网去年交易额是2083亿,目前来讲增长速度非常快。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到,这就是阿里不停投钱的真正目的,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淘宝十年之内超越沃尔玛并非是不可能的,再加上近两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很多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赶到了淘宝上,这更加速了淘宝的扩张速度。好风凭借力,对于淘宝来说,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就是这股“风”。因此,阿里扶持中小企业的举措是有其充分理由的,如果像腾讯那样以“大一统”为发展目标,无异于杀鸡取卵。
结语:竞争无对错,成败论英雄
无论是“伟大”还是“霸道”,抛开所有的感情因素来看,一个企业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从社会角度来看,我们会去区分,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惠及他人还是祸及他人。这好比自然界的树木和杂草一样,树木要生存,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会排出清洁的氧气,这种行为对它而言是一种生存,但是却能够惠及其他生物,所以我们心存感激,并且赞扬树的无私和高洁;而杂草要成长,则要掠夺其他植物的养分,对其本身来说,这是生存必须要做的事情,对其他植物而言,大规模的掠夺则会成为一种灾难,所以我们处之而后快。
当然,企业发展之路如何去走,是做“伟大的”阿里,还是做“霸道的”腾讯,都是可以选择的,从这一点上看,阿里当得起“伟大”之名。 本文来源网络:万网代理 www.yayb.com
|